曾言言觉得自己已经离疯了不远。事实上,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理智,是这些日子里唯一理智。
也不知道是杨筱歆的那番访谈起了作用,让银行的确开始意识到期交保险甚至是更具保障功能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还是监管的政策导向原因,各家银行对于保险公司的期交保险培训需求愈加旺盛。训练营不再是以网点或者支行为单位来举办,而是分行牵头,要求理财经理一批接一批地由各家保险公司轮番“操练”销售技能,而其中,ZR是被优先选择的保险公司之一。
因为简单的“期交”已经不足以满足杨筱歆对团队的要求和挑战了,这是第一家喊出“大个险”口号的银保业务渠道。
所谓大个险,其实就是泛指保障类保险产品,包括终身年金、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等。
所以会叫一个这么奇怪的名称,是因为在保险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个险渠道销售的都是长期交费,长期保障的产品,动辄客户的交费就要持续10年20年,曾言言以前在个险渠道做销售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20年交费的重大疾病保险,相当于客户交10000的保费,她也能赚个两三千的佣金。当然了,销售热衷于卖长期交费的产品,不仅仅因为佣金比例高,对于客户来说也是有益处的。因为大多数的保险都有一个交费豁免的功能,通俗来说,就是客户和保险公司约定交20年的保费,这是客户的义务,获得赔付是客户的权利。而如果客户只交了3年的保费,就发生了风险事故,后面17年的钱都可以不用交,但是赔付的钱却一分不少。有点像是分20期付款买走了一样东西,最后却只还了3期账单,东西其实已经到手。
银保却正好相反,恨不得产品的保障期和交费期都尽可能短,以前的趸交保险,一次性把钱交完之后,客户放5年至多10年就满期可以领取了,光是交费都要20年的产品,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卖出去的。
对于产品设计和选择的巨大差异,来自于销售渠道不同的特性。做个险业务,销售人员是上门拜访,手头的客户资源并不丰富,一个优秀的个险代理人能有二三十个客户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哪怕是后来有转介绍的新客户来源,毕竟也是有限,所以代理人就很珍惜客户,每次和客户沟通的时间,通常都是半小时一小时。反过来,客户也乐得和你聊聊天,反正你都上门到家里或者公司,只要不是特别讨厌保险的人,趁这个机会多问一些,也没什么不好。
而银保的销售人员,其实是银行的员工,他们的客户就是在这个网点经常办理业务的那群人,那会有多少?或许是数百倍于一个保险代理人的。资源丰富,便势必没有那么珍惜。其次是代理人只有保险一个商品可销售,他们全部的收入来源就是保单的佣金,自然是非常努力在一个客户身上多花点时间精力。而银行人员卖保险,业绩成为网点的中收,中收的一部分是奖金池里的资金,所以卖保险的直接佣金比代理人不知打了多少折扣,加上他们还有各种其他的指标,所以卖保险的宗旨就是短、频、快。
这个分水岭维持了至少有10年,但是从这几年银行开始主力发展期交保险业务,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ZR的大个险策略,则比期交业务更领先一步。也就是——银行也开始要销售长期交费的重疾险、年金险了。
事情放在三五年前,大概舆论会认为这家公司要成为先烈,可眼下的事实,隐约透露出ZR将要是银保行业先驱的味道。因为杨筱歆去和好几家分行谈下来,银行除了表示现在理财经理不具备销售复杂保险的能力以外,并没有说出太明显的拒绝。毕竟,20年交费的中收可是和5年的不是一个数量级,更关键的是,对客户资金占用率也低,相当于客户的钱还能留下来买理财产品。当然,最打动他们的是杨筱歆反复强调的一个初露端倪的事实——
如果银行学会销售保障类的保险产品,客户的粘度将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