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1159章 仙人指路

第1159章 仙人指路(1 / 2)

沈云卿定型弹药口径之初,就是考虑到今后研发全自动武器的弹药通用和保障问题。

不过目前使用的弹药有两个严重问题,一是大量使用铜,弹壳还能回收进行两次复装药使用,而弹头打出去就没了。

岐帝国本土的铜资源量少,眼下铜矿勘探跟不上,如果大量使用铜头弹,那就是往外打钱,所以日后要改成铅芯覆铜弹头。不仅降低成本,铅芯的动能惯性强,杀伤力要比铜芯大。

当然,也能全用铅做弹头,但是全铅弹头不适合用于全自动武器,只适合半自动点射和单发射击。

因为铅的膨胀系数高,面对高温、高压连续高强度射击,全铅弹头膨胀率太大,容易卡膛,甚至造成炸膛。同时高强度连续射击,会让铅软化,导致严重的枪膛、枪管挂铅,引发事故,所以在铅外层覆铜,可以中和铅芯的弊端。

第二个问题就是目前弹药的弹头用的是秃圆头弹,也叫鸡蛋头,不是尖头弹,原因是尖头弹和秃头弹,在相同火药作用下,尖头弹的阻力小,初速高,膛压大,而秃头弹阻力大、初速小、膛压偏小。

眼下所有枪管使用的低镍铬枪钢,都是在高碳钢基础上研制的钢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枪管钢,全精度寿命是两千发,超过两千发膛线基本磨平,虽然还能用,但是精度会大打折扣。

如果使用尖头弹,只有八百多发,而且还容易炸膛,因为枪钢的热处理加工工艺跟不上,或者说,是材料本身的性能不够,导致热处理工艺发挥出了最大性能,仍然不能满足子弹的性能。

因此目前所有子弹都是秃圆弹,日后研发新一代的枪管钢,都要使用尖头弹,对枪钢的要求也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枪管钢要重炼牌号的原因,就是因为无法满足子弹性能。

工部都觉得目前制造的武器已经很厉害,很了不起,很多人甚至都是四十年前就开始在工部和技术上摸爬滚打,四十年前岐军连手铳都不多,火炮更少,四十年后的今天,都用上了金属弹药,半自动武器,已经是绝对厉害的存在,感觉都在做梦,现在沈云卿再提更先进武器的研发,大家都觉得这种必要性不是很大。

但这个时候就凸显出权威政治和资历的重要性,当下边人都觉得不靠谱的时候,领导的资历和权威往往能压倒一切。

这些年来工部技术和国防建设都是沈云卿在推动,大家都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沈云卿“仙人指路”的正确性,所以这次不出意外没有太多阻力,唯一的阻力就是王曦照觉得研发太过先进的武器,觉得太残忍。

但武器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不应该用来对付自己人和老百姓,对敌人是没什么仁慈可言的。

“本王该说的都说了,张相和诸位大人可还有什么要问?”

“老夫说两句吧。”张相清了清嗓子喝了口茶,然后继续说:“明轮船海试已有三月,一切较为顺利。老夫觉得要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话,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是不是先下一批订单,改造二十艘先用着。

这从广州出发去乌兹曼,单程最快也得四个多月,要是路上不顺风不顺水,就得六七个月。可要是用上明轮船,全程无需靠港一个多月也就到了,而且风雨无阻,时间节省三分之一。明年是不是先改造一批投入使用?”

“工部的产能腾得出来吗?”

沈云卿问,王曦照说:

“目前产能还很充裕,可以分配工时制造明轮船所需锅炉、明轮、传动、变速机械设备,先制造二十套完全足够。”

“那就先生产二十套,改装二十艘五千石船,但不要用新船,用五年以上的船。”

去年至今明轮船测试、改进了一年多,六月去渤海、东海海试,基本没什么大毛病,张祥觉得可以开工小批量生产,如果小批量生产没什么问题,那就大批量生产。

明轮船最大的优势是比风帆船快得多,而且可以逆风、逆流航行,航速比分帆船快三到四倍。

其实沈云卿还想在等等,因为张祥考虑的并不周密。

因为明轮船需要烧煤,而煤炭在海外开采量几乎很少,尤其是南海周边、东南亚、印度、非洲沿海,煤炭产出少的可怜。烧煤船要远洋出海,就必须在各地建立煤炭补给站,并且最好是从当地开采当地装船。否则就得船队自己带着煤炭补给船,才能远洋。

所以明轮船短期内还只能在国内和近海航行,不具备远洋能力,除非煤炭烧完了,继续改用风帆也行。

另外轩禾书院目前正在攻关建造钢铁舰,其实两年前就已经制造出了铁壳小舟,装上改装的柴油单缸机后,就是一条冲锋舟。

造冲锋舟容易,造排水量几千吨、万吨级的船难得多,尤其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从头摸索,包括设计、论证、实验、工艺,以及所需舰船的工业设备的论证制造,至少也得十年到十五年。

等钢铁船舶技术研究完成,配套的螺旋桨动力结构也基本已经成熟,明轮船其实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所以沈云卿并不建议大量生产明轮船。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