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139章 技术招标

第139章 技术招标(1 / 2)

眼下正值正月,按惯例,官府衙门都放假,十到十五天不等,极个别地方还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可谓是相当人道。此时林毅贤、范勇等人在家中过年,得到传召即刻冒雪进宫。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谢陛下。”

“范尚书,西辽道兵备如何?”

“启禀陛下,西辽有番军四万,其中马军一万人,步军均在长城内,马军在长城外。其余州县有兵万余,但不堪大用。”

“那番军中外族兵士几何?”

“约四千人,州县兵马约三千五百余人。”

“这么多!”

女帝质问了一句,范勇小心说道:

“启禀陛下,西辽道岐民少,而地广人稀,加之经营不善,大军的供应,半数皆来自河北,靡费交大,故而为减少开销,就只能在当地募兵,以授田代以军资,如此外族兵士便会增多。”

岐帝国的军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授军田不征税,家里人耕作朝廷给的军田可以不缴税,或者你把军田租出去,给别人种自己收租子也可以。

第二种是饷钱,每季支付一次,直接发到兵士手上,兵士自己留用,或是经由军内的邮驿送回老家。

由于缺乏对辽宁有计划经营建设,岐帝国在当地的人口趋于劣势,要维持四五万驻军,就只能依靠关内中原的财政和物力倾斜。

对于快要破产的国库,维持西域、呼延、天山等都护府的高额支出已经力不从心,自然也就掏不出现钱,解决偏远地区的军费问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岐帝国的边军实行精兵政策。

以西域都护府的三万多人为例,都是清一色的重骑兵兼重步兵,上马是骑兵,下马是步兵。

西辽道的一万骑兵无不是极度抗寒的绒骑兵,即便是恶劣严寒季节,也能出击作战。步兵都是清一色的鱼鳞牛皮铠,极为精锐。

所以四万兵马花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钱粮,养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因此人虽少,但战斗力很强。

战时随时可以精锐番军、府军为基础,迅速扩编,将军队的经验和战斗技巧快速普及。

但是养精兵,不光得花钱置办装备,重要的是得对得起人家吃得苦,而且精兵无不是壮劳力中的战斗机,花费也不是一般的贵。

于是在国库吃紧的背景下,苦谁不能苦军队,地方番军要稳定军心,继续维持边防,就只能变相发军饷,以授出更多军田的形式充当军饷。

结果就导致地处东北周边外族更乐意当兵,而关内的中原人安于现状,于是外族都拖家带口,甚至从从南朝鲜举村迁过来。

而更要命的是,名义上只要你服王化,缴税,岐帝国给你编户籍,有户籍就有授田和公田,加上当兵授予的大量军田,由此带来巨大的利益好处,更加促使朝鲜半岛南部的丹韩人,以租地的名义进入辽宁。

所以七千多人的外族兵员,其拖家带口达到了十几万人,已经严重威胁道岐帝国在辽宁的统治。

“范尚书,能否抽调河南道番军移驻西辽?”

“不知陛下要移防河南道番军多少兵马?”

“步军三万,可否。”

“这恐怕很难,移防所需钱粮尚无着落,而且是常驻,不再回迁,因此这三万番军将增加西辽道供应负担。如果陛下一定要移防,臣建议就近移防至莱州与登州,此两地与西辽隔海相望,坐船一两日可达,远比移防更为便利。”

“如此甚好,正月过后从速办理。钱款暂由内司府拨付,年后朕再找户部算账。”

“臣领旨。”

问过范勇,女帝又与林毅贤说:

“林尚书,购自乌兹曼火器已有数月,为何至今迟迟没有进展。”

“启禀陛下,乌兹曼火器甚为精妙,我朝能工巧匠几经仿制未能成功,还请陛下降罪。”

“乌兹曼国本技不如我朝,为何此种火器无法仿造。”

“回陛下,非是我朝能工巧匠所不能,而是乌兹曼火器尚有我等不知奥妙,故而难以仿造。臣建议当遣使去往乌兹曼,求取此法。”

“这恐怕不妥吧。”

范勇担心道,林毅贤不解问:

“范尚书,不知何处不妥,还请赐教。”

“兵者国之大事,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也,这乌兹曼火器本就厉害,而今我朝不得其妙,反遣使去乌兹曼求取,一者暴露我朝火器技不如人,二者此等护国利器,其断然不会给。

三者,即便给,怕也是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到那时买不买,都伤和气,我看不妥。”

范勇一席话深得女帝赞同,她说:

“范尚书言之有理,独门绝技焉能授之于人,那沈云卿发财焉不是依仗此法。”

林毅贤恍然大悟,一想到沈云卿可恶嘴脸,更加认同范勇所言,她说:

“范尚书果然思虑周全,是林某失策了。但是此法不得奇妙,也绝非长久之计呀。”

“爱卿言之有理,朕看,不妨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共谋此事如何。”

这时范勇说:

“如此恐怕会被外族所知悉,对我朝有所防范,乃至泄密。”

“朕看未必。一则,可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为朝廷效力,凡破解此法者,朕重重有赏。二来,藉此震慑忽喇、肃汝,令其知晓我朝火器之厉害,不敢妄动。范尚书,你意下如何。”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