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眼下两国既已处于开战边缘,我朝当即刻切断与其商货往来,禁绝与其交易。”
政治既是经济、军事的较量,更是策略和地位影响力的较量。
一般而言,人都更倾向于承认既成事实,既掌握了实际权利,我便予以承认,至少也是默认,但这是现实政治。现实政治的本质是力量政治,也就是军事力量。
但当两股力量政治不相上下时,还有无形政治,如软实力,经济实力,外交实力,影响力等。
忽喇只有力量政治的硬实力,而没有岐帝国的全球影响力,至少也是亚洲影响力,岐帝国不承认忽喇汗王的合法性,其他外邦承认其合法性,就存在很大问题。
因为周邦国家多数都需要得到岐帝国的册封,才具有合法性,所以这些本就需要岐帝国册封才合法的周邦,再去承认本就不合法,天朝也没有承认的忽喇,显然是有问题的。
当然,这些小邦不承认忽喇,忽喇大可以出兵去打,让你服帖。但忽喇能发兵去打,岐帝国就不行?与忽喇接壤的只有三个势力,西边的罗哈诺,东边的肃汝,南边的岐帝国,罗哈诺与忽喇本就不对付,肃汝不是傻瓜,更愿意坐山观虎斗,不会轻易蹚浑水,所以忽喇的外交形势处于完全孤立。
都勒阔是撺掇了汗位不假,但如果得不到领邦的承认,尤其是岐帝国的承认,将迅速面临经济问题。
都勒阔叛乱,根本原因其实还是经济问题,其野心只是引发叛乱的动力,没有经济原因,忽喇各部不会响应都勒阔的叛乱。
因此即便开战,岐帝国封锁边境,断绝贸易往来,严禁物资输入,采取长期坚守策略,依靠火器坚守城池,只要拖上两年,忽喇的储备就会拖垮,他们除了牛羊马匹以外,其他一无所有,惨淡的民生就会消磨掉继续开战的意志。
但这样做的代价,将是边境地区,确切的说是是长城以北地区几百万人口南迁,给国内造成沉重负担,而且几个月内也做不到。
最后,法理政治永远是反政府与政府之间妥协的空间,只要岐帝国不承认都勒阔的合法性,你就是杀上门,我也不承认,你也不能咋地,有种就亡了我,我不好过,我也要让你难受。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岐帝国拼命半残,忽喇也死半条命,大家谁都捞不着好,都勒阔反叛非但没有给各部落带来好处,相反死伤惨重日子比一万更难过,非但如此,还得不到岐帝国合法的册封和贸易,最后忽喇只能自己内部再发叛乱。
这种结果既是岐帝国极力避免的结局,同时也是都勒阔极力避免的结果。
都勒阔的眼里,岐帝国现在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踢一脚就爆装备。结果一下踢到了钢板,他肯定是疼的,现实仍会迫使其回归理智,采取政治谈判解决问题。
最后又回到战还是和的问题,而战、和问题,又是岐帝国如何对待忽喇反政府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动,但性质不同的问题。
理清了这一点,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战争的扩大,但不等同于避免战争,甚至为了逼和忽喇,需要打一两仗,通过敲打和打疼打狠,让忽喇收敛。
“陛下,臣以为,我朝大政方针当以和为主,战为辅,以小战打疼打狠忽喇,令其不敢小觑我朝,使之收敛,迫使其与我朝说和。”
“海郡王此议,兵部以为如何?”
女帝询问兵部意见,看不出公孙芸惠究竟同意还是不同意。范勇、陆争二人商量了一会儿,意见趋于一致,都不看好沈云卿的主意,范勇就说:
“回陛下,臣以为,忽喇各部心怀野心依旧,非是都勒阔一人,此战若开,也绝非小战,必是大战,恐怕以战逼和,恐难实现。”
“朕也深有同感,海郡王缘何认为能将忽喇逼和?”
“回陛下,但凡一应事物皆可以人力引导,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庒县之事。”
“嘶……”
女帝似有所想,户部的桑劲川就说了:
“海郡王这是何意呀?”
“呵呵,恕本王无可奉告。”
户部只知道当年庒县县令虞童与林奇坤勾结,企图谋杀沈云卿,推翻高粱新政。但不知道此后的庒县民变风波,其实是沈云卿引导的结果。
而且全程都是外力加诱因,沿着必然的逻辑轨迹发展的结果,只需要人为稍加引导,就能逼反海通屯垦村,最后波及整个江淮、江南。
因为这件事,当年以卢希彭、朱惟钧为首的户部垮台,但户部却只知其一,不知道这件事的内因,是沈云卿有意引导的结果,但女帝很清楚。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