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林处士梅妻鹤子。
杭州有所谓“上海后花园”之称,是以我自幼遍历西子湖畔。环湖有大大小小、各种名人墓葬,还有武松、苏小小之类。大抵是名声越大、身后就越豪华。
在湖后山畔,好一大片,皆是林和靖古迹,我当时就想,林和靖此人必定是了不得的顶天人物。但事实上林逋林和靖在当官如草芥的宋朝当了一辈子的处士,即一辈子未出仕。
林逋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当时是仁宗盛世,庙堂之上群贤毕至,居然还有明珠遗野之叹。可见大宋人才之盛!
其实林逋曾为真宗征召,差点当上仁宗的天子之师。但他一口拒绝,并对劝他出仕的友人说:“荣显,虚名也。供职,危事也。怎及两峰尊严而耸列,一湖澄碧而画中。” 诗人在临终时,还以这件事引以为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孤云野鹤,何等洒脱!吴锡畴和道:“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认孤坟。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又何等高洁,千古流芳!
“说着梅花定说君”,自林以降,说梅花,便绕不过这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人已经无法走出这个文化意境了。梅花孤傲清冷,“唯有香如故”,今人是不喜的了,是强要“她在丛中笑”的。故而现今已经是菊花横行、py交易的时代了。
林逋一生无妻无子,故此有梅妻鹤子的传说。不过,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至元间,释氏豪横,改宫观为寺,削道士为髡。且各处陵墓,发掘迨尽。孤山林和靖处士墓,尸骨皆空,惟遗一玉簪。时有人作诗以悼之曰:“生前不系黄金带,身后空余白玉簪。” 白玉簪,肯定不是处男用得东西。
在清人褚人获《坚瓠集》丙集卷之一中载:林可山(本名林洪,字龙发)自称和靖(林逋)七世孙。和靖不娶,已见梅圣俞(梅晓臣,林挚友也)序中。姜石帚(姜夔,林可山同时词人)作诗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困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瓜田李下也,嫌疑暧昧耳,这等古人的风流事,不必细究。
且说南宋某日,林可山、陈郁作客倪龙辅府第。朋友雅聚,风骚萌发,技痒叵耐,于是铺纸案头,注水砚池,林可山泼墨写画,陈郁在图上挥笔题诗。倪龙辅,罗源人,号梅村。为寓意的需要,林可山赠与倪龙辅的图,画的是梅花盛放的村庄,故称梅村图。陈郁诗曰:“当年一句月黄昏,香到梅边七世孙。应爱君诗似和靖,为君依样画西村。”这就不是一句cosplay可以概括的了,而是梅花精神的传承了。
就算林和靖生前与女人无缘,死后可就混在女人堆里了。在《坚瓠集》丙集卷之一同载:宋林处士和靖隐居西湖之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朝廷锡以粟帛,古今高其梅诗,清高莫比。后宦游于杭者,或妾或女,死多葬其地,故累累于林墓之前。后有士人题诗云:“太乙宫前处士家,于今换作宫人斜。想因孤屿人清绝,故使桃花照命耶。”这也是一桩奇事,大抵是认为林是正人君子,不会欺侮孤女,故而托他照拂?林和靖生前不近女色,死后偏是女色近他,为众女环抱,不知泉下的林和靖还能否绝俗?看来不论死活圣人都不好当,世事不让你绝俗,偏是梅花翻桃花?
其二,洪制诰父荣子贵。
大宋不止三苏,还有三洪。同样的父子三人,同样的风流才子,同样的翰林学士兼制诰,可以说是很雷同了。《宋史》:“ (洪)皓使朔方(金国), (洪)适年甫十三,能任家事。以(洪)皓出使,恩补脩职郎。 绍兴 十二年,与弟(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 高宗曰:‘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宜升擢。’遂除敕令所删定官。后三年,弟(洪)迈亦中是选。由是三洪文名满天下。”洪迈,就是我们的老熟人,“容斋”洪迈。他的一家,与苏家一样,也是父兄成名。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传说洪皓因私放皇粮救赈灾民,被当朝宰相秦桧陷害,犯下了欺君杀身之罪,临刑之前,洪皓向宋高宗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想和自己的三个儿子见上最后一面,结果洪皓之子洪适、洪遵、洪迈奉旨赶到刑场时,高宗一看,见三人长得特别像洪皓,就忍不住对洪皓说了一句“你们父子同相。”聪明的洪皓立刻跪倒,口呼万岁,感谢皇帝不杀之恩,还封我父子同朝为相。
按正史,洪浩进士,洪适榜眼,洪尊抡元(还是那句话,大宋的状元们,不似其他朝代籍籍无名),这后世文名嘛、倒是洪迈最盛!
洪家与苏家的交集,据说苏东坡去世后,接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人是洪皓,自诩文采风流,就找来当年伺候苏东坡的老仆问,他文比苏轼如何?老仆答:“苏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好,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
洪皓文名大盛后,徽宗亲信“六贼”中的王黼和朱勔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榜下捉婿?)。他极力推辞,才未上贼船。当然,从此也就官运不通。南宋后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第二个苏武。迎回高宗生母韦后,也算是不辱使命。
皇太后(韦后)之归也,过燕,先君(洪皓)冒禁朝焉。至是陛对乞见,明日即召入。慈宁殿已设帘,皇太后(韦后)顾帟人:“吾故识尚书。”命撤之。问劳优渥,语必称尚书。朝对外庭臣,惟先君(洪皓)一人。这个当然是好儿子洪迈书里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