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世界戏剧学 > 三、性格的塑造

三、性格的塑造(1 / 1)

莱辛在说艺术规律的时候,把性格的塑造放在核心地位。

在作品中,究竟是性格重要,还是事件重要?对于这个老问题,莱辛的回答很明确:性格重要,而且重要很多。

莱辛说,一个作家,“对于一切与人物性格无关的事实,他愿意离开多远,就离开多远。只有性格对他说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对于性格刻画莱辛追求“内在的真实性”。既然性格是“刻画”出来的,也就是虚构的,那么如何建立“真实性”呢?莱辛主张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看这个性格与他所处的环境是否搭配得起来。即这个环境是否根据性格的需要重新创造,而性格又反过来受其影响;

二是看性格本身是否一致。有矛盾是可以的,但有没有把那种不能共处一体的糟糕的自相矛盾也塞了进来?

三是看性格有没有目的性。是否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明确意识而与低级生物区别开来?

如果一个性格在这三方面都没有什么弊病,那就可以说具有了内在真实性。

莱辛认为,这种内在真实性是不可违反的。如果有人在写一个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时没有理清楚他的真实性格,错误并不算大;但如果在创造一个人物时没有构建起这种内在真实性,那就算彻底失败了。因此在莱辛看来,性格的内在真实性,比历史上的确实存在更重要。

莱辛对人物性格的重视,显出了他与狄德罗的异同。我们记得,狄德罗曾主张人物性格与其处境的对比,并提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的观点;莱辛则相反,强调了性格高于处境的内在真实性。从这个不同点,后代有些理论家喜欢夸大其词地把这两位启蒙主义的异邦战友说成是各持一端的对立人物,其实是不确切的。各有侧重是事实,但并没有形成对立。相比之下,狄德罗处在社会气氛急速转变的环境中,确实是更容易倾向于环境决定人的理论的。相反,莱辛所置身的德国知识界,习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来代替英、法等国的实际斗争,这使他比狄德罗更注重精神世界的独立性。在戏剧创作上比狄德罗更为成功的实践,也使莱辛在性格塑造方面有较多的感受。

喜欢世界戏剧学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世界戏剧学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